性平教育人才庫

性平教育人才庫

性平教育人才資料
性平教育人才基本資料

姓名

彭治鏐

性別

服務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職稱

副秘書長

最高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

個人通訊地址

聯絡電話

傳真

Email

clpeng@hotline.org.tw

個人網址

審核指標

一、現任或曾任下列委員會之委員:

  • 各直轄市、縣(市)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任職之縣市名稱、部會名稱或學校名稱:

1. 臺北市政府第七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民國107年3月28日至109年3月27日)
2. 臺北市政府第八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政策小組諮詢委員(民國109年6月22日至110年12月31日)
3. 臺北市政府第九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民國111年3月28日起至今)

  • 臺北市政府第七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_聘書
  • 臺北市政府第八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政策小組諮詢委員_證明
  • 臺北市政府第九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_聘書

二、曾發表或出版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著作至少二件

已出版著作:

  • 《兒少反歧視案例彙編》
    出版年:2021
    ISBN:978-986-5469-18-4

其他:

  • 〈衣櫃中的傷痕:同志伴侶親密暴力現況調查初探與實務經驗分享〉
  • 〈芭樂小雞塊:青少年同志團體方案實務分析〉
  • 〈男男性侵實務工作的反思與建議〉
  • 〈失落篇幅、妝點粉飾:以同志觀點檢視CEDAW第3次國家報告〉
  • 〈跟客家阿公阿婆談多元家庭〉
  • 為本書中〈我的性傾向誰決定?〉一篇的作者(第43-51頁)

三、近三年內具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授課或教學經驗

  • 2020/07/14以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講師身分,至苗栗南庄的獅山社區,跟社區長輩談「認識多元型態家庭」
  • 2020/08/24以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講師身分,至台北北投的硫磺谷社區,跟社區長輩談「認識多元型態家庭」
  • 2020/09/26至北市建成國中跨校性平研習,對國中教師談「同志學生的成長與處境」
  • 2020/12/08獲邀至台北市教育局內部,對各科主管談「同志學生的成長與處境」
  • 2021/01/22以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講師身分,至新竹關西的石光社區,跟社區長輩談「認識多元型態家庭」
  • 2021/05/08至桃園市家庭教育中心,針對該中心志工進行一整天的「同志與原生家庭」工作坊
  • 2021/09/10至北市內湖高工,對該校校內教師談「同志學生的成長與處境」(因疫情採線上形式)
  • 2021/11/12至台南市的私立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對該校校內教師談「認識多元性別」
  • 2021/11/18至桃園市立壽山高中,對校內學生談「友善校園多元性別」
  • 2021/11/24至新北市的能仁家商,對校內教師談「同志學生的校園處境」
  • 2022/04/17至台南市地方法院的假日輔導課程,針對司法少年師談「安全性行為」
  • 2022/07/01至高雄市社會局,針對大專院校學生談「數位性別暴力」(採線上形式)
  • 2022/10/19至板橋高中學生會,對學生會的學生談「認識多元性別」
  • 2022/10/31-11/04至澎湖的澎科大、馬公國中、文光國中,對學生談「認識LGBT」,總共8場次
  • 2023/03/16至國防部軍事情報學校,對該校軍人談「認識多元性別」
  • 2023/06/04至台灣兒科醫學會,對小兒科醫師談「LGBTQ青少年的生活處境分析」
  • 獲衛生福利部邀請於2022/04/22、05/27,針對保護性業務的社工督導,進行「LGBT與保護性專題」的一整天工作坊

四、近三年內具規劃或執行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計畫或方案之實務經驗

  • 2020年熱線針對1226位國內的國高中職同志學生進行網路調查,並於2021年完成這份台灣首次的同志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本人為本業務主要負責人之一,完整報告可從本會官網下載。

五、近三年內曾參加本部、各直轄市、縣(市)教育主管機關、大專校院辦理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研習至少二十小時

相關課程

相關研習

六、曾擔任行政院或各部會辦理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之評鑑、訪視委員

性平教育人才專業背景資料

人才來源

  • 政府核准立案之民間團體,其設立時間超過三年以上,且具性別平等推動經驗

任職類別

政府單位公職:

學術或研究單位:

民間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其他:

可授課之地理區域

    全區域

可授課之對象

  • 國中
  • 高中職
  • 大專院校
  • 在職進修之教育人員
  • 成人(含社會教育及家庭教育)

性別議題與專長領域

性別與教育、課程設計、議題融入教學

  • 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

性別平等意識

性別平等運動

性別人權與多元性別 (含同志人權或認識跨性別)

性別與政策、政治參與及公共事務

性別與社會福利

性別與勞動

性別與健康、醫療照護

性別、婚姻與家庭

性別與親密關係

性暴力與人身安全 (性侵害、家庭暴力、性騷擾防治)

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