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教材與研究

兒童

書籍資料
封面 書籍封面
類別

兒童篇

書名

孫媽媽獵狼記

作者

可 白

編譯者

出版社

小兵出版社

圖書類別

故事

適讀年齡

兒童

編選向度

創新性別敘述模式

內容簡介

全書包括〈孫媽媽獵狼記〉等十四篇生活故事,筆法幽默、輕鬆,貼近現代小孩生活的各個層面。以〈孫媽媽獵狼記〉一篇而言,寫女性(弱者)團結捍衛自身權益而戰,所選擇的人物有順應時代潮流(如職業婦女)的設定,所選事件(公園色狼)則能積極反應社會現象。可以藉由故事,教導孩子對生活的思考判斷能力。 不過,現實生活中確實仍存在許多偏見,因此,作者貼近了生活,也就避免不了這些偏見。 以〈媽媽哭了〉和〈半個男人〉這兩篇為例。〈媽媽哭了〉敘述除夕夜前峻惟無意間看見媽媽哭了,經由峻惟傳述,一家加上哥哥和爸爸等三個「男人」,開始檢討自己是否做了什麼錯事,惹媽媽生氣──這些事包括:不收東西、不看書、不幫忙除夕清潔工作……,最後,才發現媽媽只是因為切洋蔥而流淚。篇末並附有小問題:「 媽媽為『家』做的事太多了,你能盡量幫忙,並且照顧自己,不給媽媽添麻煩嗎?」〈半個男人〉敘述爸爸不在家時,吩咐建志幫忙照顧家裡,建志才體會到,要一個「男人」扛起家庭,實在不簡單。篇末問題是:「你的爸爸為你們家做了些什麼?你能主動分擔爸爸的辛勞嗎?分擔什麼事?」 〈媽媽哭了〉仍然跳脫不了傳統家事直接歸女人的觀念,甚至必須以眼淚才能換取他人對「家事辛勞」的重視,而「重視」的背後,是對媽媽不能繼續做家事的擔憂,而非體貼、同理的心情。〈半個男人〉 寫出男性也有膽小的一面,但這「男性」是個「小男孩」, 真正的「男人」會像爸爸一樣勇敢的說:「如果害怕,怎麼保護你呢?」故事中的男性也開始分擔女人的家事,不過只是「分擔」而已,家事是爸爸用健康換取家庭生計的額外負擔,那一樣辛苦上班,且負擔更多家事的媽媽?似乎沒得到一樣的地位。 篇末所附的小問題,其實十分開放,並未將「媽媽作家事」、「爸爸賺錢養家」等狹隘的字眼放入,僅提及「做些什麼?」然而,當所舉的例子,都偏向於傳統刻板印象中的父母形象時,是否就暗示了讀者──「這正是一個『爸爸(媽媽)所該做的事、該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