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教材與研究

成人

書籍資料
類別

成人篇

書名

後女性主義

作者

Sophia Phoca著、Rebecca Wright畫

編譯者

謝小芩

出版社

臺北:立緒文化,1999

圖書類別

性別綜論

適讀年齡

成人

編選向度

內容簡介

「女性主義」在歷史上的出現,標誌著婦女要求享有身為人類完整權利的訴求。作為當代最重要的思想與啟蒙運動之一環,女性主義的起源、發展、各階段運動的代表人物與主張,也反映了女性自啟蒙時代以來如何自覺自身的地位。立緒出版社「思潮與大師經典漫畫」中的《女性主義》、《後女性主義》,提供了對於女性主義發展與流變最佳的入門指南。   從啟蒙的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中期,女性要求工作、政治、教育、經濟等面向上的平等,向男女之間的關係挑戰,並且反抗所有造成女人無自主性、附屬性與屈居次要地位的權力結構、法律與習俗。「求平等」的啟蒙理想,貫串了《女性主義》一書的主題:起源自法國大革命之婦女運動近代史、十九世紀英美與歐洲國家女性爭取投票權、受教權與財產權的努力;二十世紀反應當代思想潮流而出現的社會主義女性運動、兩次大戰中女性社會與生產地位的轉變、七○年代在全球各地爆發的女性解放運動,以及八○年代雷根政府和柴契爾內閣所造成的保守反挫勢力,並探討了女性主義的成就和九零年代後全世界女性仍將面對的挑戰。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的進步與下個時代的反挫交織而成一部女性爭取自主的歷史;而種族運動也往往起帶頭的作用,啟發了女性解放以及其他形式的社會運動。無論是種族或性別,反抗運動史就是人類邁向啟蒙理想的進步軌跡。   歷經兩個世紀的努力,二十世紀後半的先進國家女性,在性別議題上關懷的面向已從社會經濟層面有形的壓迫,轉而為汲取各家觀點,強調更精細的身分差異,並探討社會、文化與心理面向上無形的制約。「後女性主義」不代表女性主義的結束,而是女性主義運動的轉折:一九六○年代晚期,後女性主義開始發展對父權論述的解構,《後女性主義》一書描繪了當代各種學術流派,提供給後女性主義各式各樣的解構武器:佛洛伊德與拉岡的精神分析(雖然精神分析的起源——「陽具中心主義」飽受批評)、羅蘭巴特與布希亞的廣告與符號學分析、傅柯的權力分析、多元文化主義與薩伊德的東方主義、酷兒理論、以及傳統哲學中德性理論的再發現等。後女性主義在社會、文化與心理的新發展,讓我們重新思考本質主義的迷思與性別的分野,女性如何平衡多重角色的轉換,並且提防各種形式的隱性反動。   遺憾的是,受限於兩書作者的國籍與學術背景,處理的主題多半鎖定歐洲與英美國家,亞洲、中東、非洲、南美洲等廣大的非西方地區,女性的政經權利與地位雖亦受全球潮流之惠,進步的程度卻各有不同。全球化的潮流是第三世界女性解放的契機?亦或行銷包裝與媒體呈現反而成就了新時代女性面貌的迷思?女性主義運動在新的世紀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女性主義》與《後女性主義》二書,以引人入勝的漫畫手法,帶我們瀏覽了女性兩百多年來的努力與頓挫,是關心性別議題與了解女性主義的入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