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教材與研究

成人

書籍資料
類別

成人篇

書名

怪女孩出列:揭開女孩間的攻擊文化

作者

Rachel Simmons

編譯者

曾如瑩

出版社

臺北:商周出版,2003

圖書類別

性心理發展

適讀年齡

成人

編選向度

內容簡介

女性被社會期待的形象是溫柔、善良而和平的,但任何人都會有不滿想要發洩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並不認真看待女孩的憤怒,因為憤怒並不屬於我們期待「完美女孩」所具備的特質。本書分析並紀錄了少女成長過程中,如何轉化、壓抑這些憤怒與衝突,形成團體內的隱性攻擊與傷害;而這些手段造成的傷痛並不亞於肢體暴力,同時也加深特定的性別負面刻板印象,傷害女性發展情緒調適的能力。   作者分析自身與三百多位美國少女對話的經驗,面對急遽的生理變化、迥異於青春期之前的社會期望,以及各種被期待的社會角色間的衝突,指出十四到二十三歲之間,女孩與男孩的自尊呈現反向的成長,性別社會化的過程侷限了少女探索與發展的勇氣,轉而將自尊的關注焦點轉移到同儕的認可上。為了鞏固人際關係,再加上「完美女孩」形象的社會標準壓抑這些衝突的明朗化,女孩遂發展出一套競爭法則,亦即本書所處理的「女孩間隱性侵略行為」。 在社會的期待下,女孩被迫從他人的目光與認同中認識自己,害怕失去人際關係、尋求團體中的定位與認同。然而長久以來文化要求女孩避免公開衝突,卻忽略了發而為外的情緒宣洩與辯論,對於舒解壓力與形塑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少女團體關係中,種種諷刺、嘲笑、暗中破壞、中傷、搞小團體、排擠、背叛、集體欺凌、控制等等,經常被歸類為「青春期少女負面特質」的行為,其實都是女孩的憤怒與恐懼得不到被認可的情緒發洩管道,所轉移扭曲的結果。由於經常來自於身邊的同儕與密友,這些創傷更加深了女孩間的不信任感,以及未來在建立人際關係時的心理陰影。然而這些校園中的祕密行為,都被當作是刻板印象中女性的「正常」負面特質,因此不受重視也缺乏討論或關懷。本書對此提出質疑與警告,扭曲的憤怒感受與人際交往行為,侵蝕了青春期少女的校園生活與自我認知,而這正是文化與社會期待的負面投射。 《怪女孩出列》呼籲正視女孩扭曲的憤怒,而此次書單中收錄的《拯救奧菲莉亞》、《校園中的女學生》,處理的主題也是青春期少女;《該隱的封印》則處理到男性在成長過程中,也深受刻板印象之累的問題。上述幾本書雖然都是以美國的實證觀察與研究為基礎,但是台灣也有類似的問題。期待未來能有以台灣經驗為基礎的作品,來探討性別環境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經驗,以及性別角色與自我認知的形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