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教材與研究

成人

書籍資料
類別

成人篇

書名

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忍文化

作者

Dan Kindlon & Michael Thompson

編譯者

吳書榆

出版社

臺北:商周出版,2000

圖書類別

性心理發展

適讀年齡

成人

編選向度

內容簡介

男孩的沉默與憤怒   本書的二位作者都是資深的心理治療專家,治療對象專注在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的男孩。這個年齡層是人生中的風暴階段,對男孩來說尤其如此。統計數字指出在美國,百分之九十五的少年殺人犯是男孩,百分之九十的煙毒或酗酒鬧事的青年是男孩,整體而言,少年法庭中每五個罪犯就有四個是男孩,我國情況相差也不遠。   男孩不但犯罪比例遠高過女孩,而且行事中充滿暴力與憤怒,問題在哪裡?《該隱的封印》沒有提供一個簡單廉價的答案,它綜合了作者三十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個案的方式,展現出這個問題的多樣性。   文化上無論東西方,對男性都有一定的刻劃,作者用榮格(C. Jung)心理學中的archetype(原型),來形容這種深入人心深處、成為族群集體潛意識的想法。東方男性至少要作到「男人有淚不輕彈」,而西方男性的原型,在西部英雄約翰.韋恩的身上看的最清楚。「靠槍不靠嘴,靠打不靠說」是東西方男性原型的共同點,不但左右男孩的成長,也影響父子關係。在男性原型的壓力下,男人不能輕易裸露自己的感受,把情緒深藏在心裡,總讓人覺得他像塊頑石。隨此而來的是大人對男孩的粗暴管教方式,由於男孩在責打下不斷示弱,大人對男孩的管教就趨於嚴厲。男孩的感受呢?為了維持勇敢的假象,男孩們付出可怕的代價。 本書的二位作者在治療男孩的經驗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男孩的沉默與憤怒。男孩無法用言語紓解自己的情緒,往往以暴力來應付挫折。孤獨更是男孩的宿命,這不是說男孩沒有朋友,而是男性友誼的基礎是共同的活動而非知心的對話。男性之間不太談感受、情緒,相互之間的感情是封閉的,這種情形一直延伸到父子關係。《該隱的封印》中說:「男人們說話的時候,絕不輕易將『愛』字說出口,但事實上他們說的都是這件事。父子之間,是一個愛從未消逝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總是以吼叫、憤怒與羞辱的方式上演。」   本書的中心信息是:男孩在堅強、勇敢的面具後面往往是一個傷痕累累、孤獨而又沮喪的人,他們也是這個社會性別成見的受害者。讀這本書可能不會讓你心情愉快,但作者本意就不是要取悅讀者,他們「希望能協助那些深愛男孩的人(包括父母、老師以及其他願作良師益友的人),能夠穿透晦暗的表面,直探男孩的內心」。